在春意盎然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会拉开帷幕。我院第七届女生文化节系列活动与学院 “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 活动融合开展,为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趣味盛宴。3 月 25 日下午,学院第七届女生文化节之 “非遗传承匠人工作坊” 与 “校园吉尼斯挑战” 趣味运动活动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圆满成功。活动通过手工作坊展示、民族趣味运动等多元形式,为全院师生带来一场充满活力与文化底蕴的特色活动,让青春风采与民俗魅力相互交织,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一、非遗传承匠心工坊:传统技艺焕新彩
活动现场,非遗手工工坊系列活动摊位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非遗糖画、螺钿贴画、非遗漆扇、非遗香囊、剪纸、簸箕画等传统手工制作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这些古老的技艺在同学们的巧手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非遗糖画摊位前,熬好的糖稀在老师和同学们手中如灵动的画笔,飞快地在制作板上勾画出花鸟鱼虫等造型,引得同学们惊叹连连,迫不及待想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糖画作品。
螺钿贴画区域,贝壳碎片在同学们手中被精心排列组合,逐渐拼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闪耀着独特的光泽,诉说着传统技艺的奇妙。
非遗漆扇摊位前,摆放着素白的扇骨与五彩的颜料,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师生们纷纷拿起漆颜料,在水面滴画出形态各异的圈晕,轻捻扇面丝滑入水,每一把漆扇都在师生们的创作下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
非遗香囊制作处,同学们拿取精美的壮锦织布,一边惊叹于非遗壮锦织布的精美工艺,一边小心翼翼的穿针引线,填充香料,将美好的祝福缝进一针一线中。
剪纸摊位前,纸屑纷飞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跃然纸上,展现着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
簸箕画区域,同学们巧用颜料,在簸箕上绘出五彩斑斓的世界,让平凡的簸箕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这些古老的技艺在同学们的巧手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些非遗手工工坊系列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传统技艺,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校园吉尼斯挑战趣味运动:壮乡风情乐翻天
校园吉尼斯挑战趣味运动活动也是本次盛会的一大亮点。竹竿舞、抛绣球、旱地赛龙舟等趣味运动项目,将广西“三月三”的民族特色运动与校园节庆活动相融合,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壮乡风情。
竹竿舞场地,音乐激昂,竹竿起落间,女生们身着精致服饰,身姿矫健。她们敏捷地躲避开合的竹竿,仿佛与节奏融为一体,既展现出女生的柔美,又彰显出挑战自我的勇气。周围的观众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与欢呼。
抛绣球区域同样热闹非凡。一个个色彩绚丽的绣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承载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和美好祝愿。大家或是精准抛接,或是意外失手引得一片笑声,在游戏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旱地赛龙舟项目则充满了竞争与协作的激情。各支队伍在 “旱地” 赛道上蓄势待发,随着一声令下,队员们喊着整齐的口号,步调一致地向前冲。有的队伍配合默契,一路领先;有的队伍虽稍显落后,但队员们不气馁,相互鼓励坚持到底,充分诠释了运动精神。
这些趣味运动项目不仅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放松身心,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广西“三月三”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了同学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三、文化融合创新:校园文化新气象
本次女生节与“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进行活动融合探索,是我院学生工作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将非遗传承与趣味运动融入到节庆日中,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传统技艺的同时,更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使命感。
四、结语
本次第七届女生节与我院“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的融合,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校园文化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一审一校 | 陈杨静
二审二校 | 邹黛、甘尊尊
三审三校 | 王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