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镬气蒸腾处,匠心代代传。”为全力备战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烹饪专业实训基地内,正上演着一场技艺与毅力的匠心交响曲。现代服务系烹饪专业师生团队以刀刃为笔、灶火为墨,在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中锤炼“乾坤火候”,以炽热匠心铺开备战画卷。
潘仁安、林国健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西式烹饪赛项技能训练
指导教师团队深入研读竞赛规程,细致梳理往届赛事经验,依据中式烹饪、西式烹饪赛项的特性,巧妙借鉴烹饪(中式烹调)预备技师班“技艺解构”的课程成果,将传统师徒制与模块化教学深度融合,为参赛选手精心打造了“阶梯式”训练方案。这一方案,从工艺流程的细致拆解到标准动作的精准固化,从情景模拟的激烈对抗到心理韧性的精心锻造,每个环节都凝结着教师智慧的火花,更是预备技师班创新教学模式的生动映照。
卢东幸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中式烹饪赛项雕刻制作技能训练
备赛现场,刀锋与砧板的韵律叩击,演绎着匠心传承。教师团队将中餐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冷拼与雕刻制作等技能点分解为刀工处理、火候掌控、调味配比等若干个专项技能模块。教师通过一次次反复演示滑油、颠勺等关键技术环节,指导学生精准把控食材受热均匀度与成熟度;面点制作训练则突出造型创新与风味融合,从面团醒发时长到蒸制气压控制均设置量化指标;冷拼雕刻模块教师十分注重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借助图谱研读与果蔬雕刻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西式烹饪训练从菜品制作、酱汁调配,到甜点加工、烹饪装盘,备赛师生把西式菜肴当作艺术品精心雕琢。
肖子成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中式面点制作技能训练
为确保训练效果,烹饪专业教师团队实施了“五维动态评价体系”,从操作规范、成品质量、时间管理、创意表现、职业素养等多个维度,动态评估选手的备赛训练情况。再配合“日考核—周测试—月比武”的螺旋式递进考评机制,助力选手及时察觉问题并补齐短板。当前,参训选手已完成全流程模拟竞赛,作品的完整度相较于初期训练有了显著提升,操作耗时也大幅缩短。这些源于竞赛实践的创新机制,已经转化为烹饪(中式烹调)专业预备技师班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技能提升筑牢了坚实的基石。
王翰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中式烹饪赛项技能训练
“预备技师班的系统化训练,让我们掌握了从灶火掌控到风味设计的完整知识链条。”中式烹饪赛项选手姚才雄说道。作为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首批烹饪(中式烹调)专业预备技师班竞赛种子选手,姚才雄与他的同班伙伴陈佳妍正在进行中式烹饪赛项的特训。他们始终牢记当初报读预备技师班时班主任“三年淬刃,一朝成器”的殷切期望。在后续的训练中,他们将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身心投入每日训练之中,立志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新时代烹饪技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烹饪(中式烹调)预备技师班优秀学生姚才雄(左)、陈佳妍(右)正在进行备赛训练
此次烹饪赛项的备赛工作,是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现代服务系“卓越技师培养计划”的阶段性进展。烹饪(中式烹调)预备技师班现已形成了“大师工作室+工学一体化课堂+‘双师型’教师+五星级酒店后厨项目化实训+竞赛级检验”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持双证(职业资格证+技师学院毕业证),就业率达100%。正如我院烹饪教师所言:“从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走出的烹饪学子,既能端稳传承千年的炒锅,又能玩转新时代的料理技术,这才是新时代烹饪技师的底气所在。”
如今,2025级预备技师班的招生大门已经敞开,学院将继续秉承“精品培养,匠心传承,匠造英才”的育人传统,期待更多怀揣烹饪梦想、热爱烹饪事业的学子加入这个大家庭。在这里,你将有机会与大师同行、与高手过招,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烹饪传奇。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烹饪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审一校 | 潘仁安、黄崇芳
二审二校 | 莫竹浪、袁艳琴
三审三校 | 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