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 | 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全国文明单位 |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 | 旧版网站

师德典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师德典范
【师德·榜样】杨国勇——情系职教勤钻研,匠心独具育英才
发布时间:2024-09-10     作者:杨国勇、黄婷婷

杨国勇,广西玉林人,1986年就读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毕业后考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工作至今。从教35年,现在是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机械技术系机修钳工专业的专任教师,正高级讲师、高级技师、一级一体化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广西技工院校实习指导类学科带头人。曾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广西技术能手、广西突出贡献高级技师、区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厅记功一次。

杨国勇立足平凡的一线教学岗位,磨砺匠艺、创新匠技、培育匠才,为中职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传道授业、培育匠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杨国勇在学生时代,勤学苦练,技能水平较高,曾获得广西首届技工学校学生钳工技能竞赛“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教师时代,他不断精进技艺,曾获得广西首届技工学校教师钳工技能竞赛“个人第三名”的佳绩。

他始终秉承让技艺与匠心代代传承的匠心精神,倾心将自己的经验及技艺传授给学生。累计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2000人以上,其中有60余名优秀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有30多人学成后回到技工院校当教师,目前有多名学生回到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任教,并成长为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骨干教师。累计培养“广西工匠”2人、“广西技术能手”6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累计获得全国一类技能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8人;全国二类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团体一等奖1次;广西一类技能大赛一等奖15人次、二等奖7人;累计为广西区内企业培训职工500余人,其中高级技师100余人、技师150余人、高级工250余人。由于其指导技能竞赛经验丰富,常被企业及南宁市代表队邀请为指导教练,指导选手参加省部级及国家级技能竞赛。如连续六届被南宁市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指导中心聘为教练,指导南宁市代表队参加广西农民工技能竞赛,有五届选手获得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杨国勇指导学生获奖照片(右三)


教学之外、课题研究

作为一位老师,他除了扎根教学一线外,还适当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杨国勇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为了探索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带领大师工作室成员开展《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杨国勇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2018年度重点项目专项资金课题,担任课题主持人,开展摸索和实践“师带徒”“徒弟带徒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取得良好的成果。

杨国勇指导学生实践照片(左一)

他组织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申报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技术研发及技术推广应用2017—2018年A类重点项目专项资金课题——《“多功能绘图教具”制造工艺研发及应用推广》研究,担任课题主持人。他与模具厂共同研发“多功能绘图教具”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经过不断地试验和优化,终于取得试制成功,产品也在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教学上应用推广。

他参与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申报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中心2011年度项目专项资金课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和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1年度项目专项资金一般课题《机电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两个课题研究,都是第一参与人。他还参与《聚焦产业链、构建“三位一体、产学交融、项目渐进”石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成果,2020年获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获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总结经验、著书传经

杨国勇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发现《钳工技能实训》教材训练作业少、不系统,学生仅采用教材上的训练,技能达不到教学要求。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编实训作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钳工基本技能与实训》校本教材。从2000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到2010年最后一版教材,都是在十多年的使用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依据教材内容中的不足,从而做适当的增加、补充、完善、修改。由于注重编写训练作业的科学性、系统性,每份训练作业有训练目的和训练要求、任务及加工工艺分析、示范演示,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布置实训任务,因而学生练习后其技能可达到教学要求。独特的训练方式不但时间短而且学生的技能提高快,实训消耗也少。在钳工实训教学中采用教材上的方式、方法进行训练,使用效果显著。

杨国勇指导学生实践照片(左一)

他通过多年的编写教材,不但教学业务水平得到很大地提高,也积累了编写教材的经验。有了这些经验后,2011年至2013年,在担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课改工作过程中,他独立编著《机械非标零部件手工制作》教材,2013年8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主要用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教学。

为了把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工作推广到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他担任主编,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机修钳工专业组的教师参编,编写《钳加工技能实训》,2018年3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在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钳工实训教学中使用。

根据上述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针对不足、错误之处进行修改补充、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他担任主编,组织教师参编,编写《钳工技能实训》,2021年5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用于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及其他专业钳工实训教学用。

他编写了3部钳工实训出版教材,把自己积累多年的钳工实训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编入教材中,并在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举办的全区中职学校教师机修钳工技能培训班上推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行们,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创新匠技、潜心钻研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钻研,先后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杨国勇获得荣誉证书照片

教学中他发现传统板书绘图教具(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功能单一,不适应教学需要,他保持着一股子钻劲儿、韧劲儿,竭力攻克难题,从第1代专利“教学多用尺”到第2代专利“多功能绘图教具”,被成功用了16年。其结构只是在圆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手柄,功能就具有传统板书绘图教具所有功能,为了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他研制注塑模,作技术转化及推广应用;用台钻加工出高精密位置孔是钳加工中的难题,他迎难而上,采取诸多新方法,摸索出孔加工工艺:“钻小孔→测量→根据钻孔偏差量的大小修锉内孔后扩孔→如果还有偏差,再用大一级钻头进行第1—2次扩孔及修锉偏差量→最后用孔径大小要求的铰刀进行铰孔”,解决加工高精密位置孔精度难题;钳工手工加工五、六边形工件,在没有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情况下,如何进行边长对称度测量,也是钳加工中的一个难题。他日思夜研,反复试验,发明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简便、快速、精度高的“对称度测量装置”,用这种装置测量加工五、六边形工件对称度可达到±0.01mm。他发明“台钻车削加工装置”,使只能钻孔的台式钻床也能车削加工直径较小的台阶形工件,且同轴度高,比用普通车床加工提高40%的效率。

杨国勇技能大师工作室研讨(中间)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他是国家高级考评员,是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担任过国家级、广西技能竞赛的命题及裁判工作多次,现在是广西职业技能竞赛(国赛项目、世赛项目)裁判员专家库人员。他坚持钻研,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攀登技能之巅;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情系职教勤钻研,匠心独具育英才。杨国勇始终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在平凡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地践行着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无悔地弘扬着新时代的教书匠精神。




一审一校 | 杨国勇、黄婷婷

二审二校 | 唐著、黄炳祥

三审三校 | 赵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