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工业技师学院2025级迎新期间,一位新生家长攥着一张动车票,在校内急得直跺脚。算错了学校到车站的交通时间,打车怕堵、公交怕绕,眼看就要误车,她只好拉住路过的志愿者打听。这一幕刚好被参与迎新接待的“上善”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陈远鹏看到。
“阿姨,您别慌!坐地铁最快,我陪您去!”陈远鹏听完家长的情况,低头看了眼手表,心里快速算好路线,转身就往地市报到组跑:“张老师,有位家长赶动车时间紧,我送她去,很快回来!”团委书记张袁知道他平时就热心,当即点头:“去吧,注意安全!”
从校园到地铁站,陈远鹏走得又稳又快,还不时回头提醒家长“小心台阶”,换乘时,他提前指好方向。汗水悄悄浸湿了他的志愿者服装,他却没顾上擦,只盯着地铁到站提示——就想让家长顺顺利利赶上动车。最终,在检票结束前2分钟,家长成功冲进进站口,她想喊一声“谢谢”,可陈远鹏已经转身跑回通道——他还要赶回学校,继续迎新志愿。陈远鹏奔跑的背影,成了家长心里最暖的印记,也让她在公众号后台写下真挚留言,成为这段温暖故事的珍贵注脚。
“因为忽略了交通时间,我离校时慌了神,多亏了这位学长志愿者。他得知我车票时间紧,果断带我乘地铁,我因路不熟、换乘犯难,他毫不犹豫陪我一路。赶上火车后,我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知道他大概是汽修专业,学校能培养出这样热心的学生,孩子在这上学我放心,感谢学长和学校细致的迎新接待。”字里行间,是对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育人氛围的认可,这次帮助,让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校园生活,多了份踏实与期待。
虽未与家长直接对话,但透过留言,能真切感受到她的安心与谢意,一次善意的帮助,让家校之间,有了最温暖的联结。
陈远鹏在假期主动协助小区物业开展义务洗车活动
顺着留言打听,陈远鹏的“志愿故事”也慢慢清晰: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Y5班的陈远鹏作为“上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他从入学起就没落下过一场志愿活动——校园清洁、社区服务、旧物捐赠……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优秀社团干部”“最美志愿者”的荣誉证书,是对他最直接的认可。微信里和他聊起这些,刚结束两个月暑假工、正赶回老家陪爷爷奶奶的陈远鹏,语气很实在:“就是想尽力帮忙而已,没想太多辛苦的事。”
陈远鹏陪家长赶动车的事,在迎新现场传开后,不少老师和志愿者都觉得“很陈远鹏”——他平时就总把“能帮就帮”挂在嘴边,这次不过是把日常的热心,落在了具体的小事里。而团委书记张袁当时爽快同意他离岗护送,也藏着学校对学生的信任:“我们常跟学生说,迎新不只是完成流程,更是让家长和新生感受到校园的温度。陈远鹏能主动发现家长的难处,还愿意花时间帮忙,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不仅学技能,更学做人,学怎么把善意传递出去。”
陈远鹏参加2025年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公益活动
这场“护送”,远不只是一次“好人好事”。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是最鲜活的校园印记,它藏着教育最动人的模样——老师愿意给学生“行善”的空间,是信任;学长把温暖加倍传递,是成长;家长因为一个孩子,认定一所学校值得托付,是认可;而学生在志愿服务里,找到自己的价值与方向,是传承。
陈远鹏曾是南宁经开区消防研学活动的志愿者
在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没有谁把“育人”喊得响亮,可陈远鹏的奔跑、老师的支持、家长留言里的信任、学长学姐的“传帮带”,都在说同一件事:最好的教育,是让善意变成看得见的行动,让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心甘情愿成为“光”的一部分,成为温暖的发光体。
迎新的烟火渐次散去,陈远鹏回到家乡陪伴爷爷奶奶,而他传递的温暖,留在了家长的旅途里,留在了校园的故事里,更留在了我们见证的——最真实的教育日常里。
或许教育的意义,就藏在这样的“小事”里:不仅教会学生耀眼的技能,更让他们学会成为别人的“光”,然后,让这光,照亮更多人……
一审一校 | 覃曼娜
二审二校 | 张袁
三审三校 | 王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