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脚步日益临近,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电气技术系的实训楼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备赛景象。六大赛项:电子产品设计与应用、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电气安装与维修、单片机控制装置与调试、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从电路板的精细设计到智能产线的全面运维,从电力系统的严谨调试到机械装配的精湛工艺,20余名师生昼夜不息,以匠心筑梦,向金奖技能高峰发起冲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奋斗的篇章。
护航保障,织就技能比赛“保障网”
系部高度重视此次比赛,为备赛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从场地的优化配置到设备的更新升级,从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到邀请行业专家指导,每一个环节都彰显出系部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寒假期间,系部组织参赛教师和学生座谈会,通过举办模拟比赛、经验交流等活动,成为参赛队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我们会尽全力做好大家的后勤保障工作,保障不仅是资源,更是温度。”系部领导的话,成了备赛团队的定心丸。训练期间,系部领导经常深入训练场地,与指导教师讨论比赛事项,了解选手们的训练情况,及时协调资源解决问题,织就“技能比赛”保障网。
参加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的竞赛团队
参加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项目的竞赛团队
精准滴灌,定制赛项“专属兵法”
深夜10点,各实训室内仍灯火通明,这样的景象是常态。“这里,再精确0.1毫米!”实训室内,指导教师的声音沙哑却坚定。这是指导教师们和参赛选手还在为比赛的方案激烈地讨论着。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定制“专属兵法”,他们将自己逼成了“全能战士”——研读赛规至凌晨,笔记写满三大本;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查阅资料、撰写方案。在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针对学生弱点设计“特训盲盒”,耐心指导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教师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对选手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把关。面对学生在训练中遇到的难题,他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他们不仅传授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选手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教师们常常陪伴选手训练到深夜,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选手们定制赛项“专属兵法”,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指导老师于斌在指导学生
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指导老师徐小梅在指导学生
以技为舟,驶向技能“新蓝海”
深夜的走廊里,常能听到同学们互相打气:“再练一次!我们能行!”——这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意志的熔炉。他们的掌心有茧,眼中有光,一举一动都在诠释:所谓“工匠精神”,是跌倒百次后仍能站直的脊梁。有的同学为调试程序三天未休息好,但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他们深知,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选手们常常放弃寒假休息时间,日夜坚守在训练场地。在训练过程中,他们不断重复着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精准无误。遇到困难时,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参加单片机控制装置与调试项目的竞赛团队
参加电子产品设计及应用项目的竞赛团队
以赛为媒,铸就新时代工匠摇篮
翻开电气技术系的荣誉名册,往届金牌选手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中有人已成为“广西技术能手”,有人带队研发的智能系统正推动工厂革新。这些年轻人手中握着的,不仅是螺丝刀与万用表,更是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火种”。
参加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项目的竞赛团队
实训楼的灯光依旧彻夜长明,工具碰撞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奋斗的交响乐,仿佛在呼应着“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鎏金校训,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电气技术系的师生们,正在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坚韧的意志和最充足的信心,为即将到来的广西职业技能院校技能大赛做最后的冲刺。相信他们在赛场上定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一审一校 | 黄大良
二审二校 | 莫显状
三审三校 | 毛赞、黄海